近日,“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‘大数据杀熟’”的话题冲上了热搜。
互联网上,被杀熟怕了的年轻人,通过在评论区“哭穷”的方式来反制算法。
比如,反复在评论区留言“机票太贵了,还能降点”“想去旅游,机票、酒店太贵,不出去玩了。”等字眼。
试图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“穷鬼”人设,以求算法手下留情。
对此,接近OTA的业内人士K总调侃,“有这功夫,还不如去庙里多烧两炷香,资本只追逐利益,不相信眼泪。”
近几年,“大数据杀熟”可以说是热搜上的常客,消费者对此是恨之入骨,但苦于无法从外部去举证企业内部算法存在问题,导致杀熟现象愈发猖獗。
黑猫投诉平台显示,截至12月16日晚,关于“大数据杀熟”的投诉已达8170条。尤其在旅游、住宿板块,是杀熟投诉的高发区。
网友们口中“被驯化的大数据”,近期杀熟案例仍然比比皆是。比如,12月14日有顾客投诉,刚买完机票就降价。
“12月14日,在某OTA平台上购买了宁波往返清迈的机票,价格为16693元,买完之后却立刻降价到15430元。”
在各大平台,“新用户比老会员便宜”已经成为大数据杀熟的潜规则,即便你是平台十年的铂金会员,仍然要比新用户贵。
“11月24日在A平台购买重庆往返柬埔寨的机票,价格2510,同时我在B平台购买了相同往返机票2098,A平台高了同行业近500元,我是A平台十年的会员,大数据杀熟,行为相当恶劣。”
从网友的反馈来看,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,“每次订机票、酒店只要多搜索几次,就会马上就涨价。”
比如,社交媒体上,有博主提前了三个月订票,想锁定一个便宜的酒店价格,前后不到十分钟,就眼睁睁看着酒店价格翻倍。
在博主跟老婆确认订房时间的这个空隙里,平台上弹出了一行醒目的大字:“酒店或供应商上调了价格”。
在K总看来,“被驯化的大数据杀熟”既宰了熟客,又坑了商家。
“目前很多酒店跟OTA平台合作,都是底价结算的模式,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,加价销售赚到的超额利润,事实上都跟商家无关,商家还要背上‘酒店刺客’的骂名。”
从已经公布三季度财报的企业来看,国内头部酒店集团,华住、锦江、首旅等几家公司的整体业绩均有所下滑,而与此同时与酒店在线预订相关平台的收入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。
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是,行业越卷,平台越赚钱,因为平台控制了流量,商家为了活着,只能硬着头皮花钱买流量,抢排名。
就像K总说的,“很多商家都已经被平台的流量绑架,不烧钱推广就活不下去。”
评论
未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