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“山寨版”景观

环球旅讯 2012-06-14 15:31:51

山寨版景观,是指某些著名建筑、景点的仿造品。因总量不少,后继者众,虽不乏赏心悦目之作,但终究让人厌倦。

  “山寨版”是一度蹿红的流行语。在旅游业界,代表性的当属山寨版景观,一般是指某些著名建筑、景点的仿造品。因总量不少,后继者众,又似曾相识,似是而非,虽不乏赏心悦目之作,但终究是美人面上的垫鼻梁、假酒窝,让喜欢较真儿的人如鲠在喉,总想戳穿皇帝的新衣,并斥之“雷人”!

  山寨版景观是源远流长的。按照习以为常的时下定义,“山寨”大意是仿造或假冒的,即非正宗、非正牌的,若作褒义性的理解,似乎也与引进利用、消化吸收、再行创造相关,低档一些的是照葫芦画瓢,画得不怎么像,高档一些的当属高仿品或有所创新的。清朝皇帝在避暑山庄修造的烟雨楼,应算山寨版的杰作,因系高手仿建的皇家建筑,至今被认为是建筑和造景的精品,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。改革开放后,深圳锦绣中华、世界之窗,北京世界公园、中华民族园等,与真建筑实景相比也无疑是山寨版,但听到的诟病之声并不算多。一些古代知名的楼台亭阁坍塌毁灭之后,后人在原址上又作了复建,如滕王阁、雷峰塔、黄鹤楼等,虽也有专业界的不同评价,但社会公众多未以山寨版视之,这的确耐人回味、发人思考。

  一般山寨版作品似乎并不那么幸运。公众舆论似乎毫无欣赏之意,反生一边倒的质疑、抨击、嘲弄之心。粗粗想来,原因大致有四:一是原真性上有天壤之别,真实景观与山寨版相比,恰似价值连城的文物与复制品,就像那皓月之明与萤火之光。二是游客欣赏水平高了,与古代时候相比,游客已非足不出户、闭目塞听,而是游遍三山五岳,见多识广,洞明真假差距,已不满足于观赏假冒。三是山寨版大多粗制滥造,设计、施工、用材、投入等与真品相去甚远,一看便知是劣货歪品,想说爱她不容易。四是山寨版“背后”令人疑惑多,譬如,山寨景观是怎么出笼的,有真景观为何还要建假的,有无侵犯知识产权问题等,故而不管你仿冒得如何精致,不少人仍是对山寨版天生抵触。

  山寨版为何层出不穷呢?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现象。总括媒体舆论的抨击和实地的调研考察,发现此类现象有共性特征。一是出发点大多是良好的。不论是想让当地群众便利观赏,还是想以此作为旅游发展的吸引物,还是想显示当地发展成就与雄厚实力,出发点都应不算太差。二是决策程序不尽科学。涌现山寨版的地方,决策时大多都有一个起核心作用的人物,他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足可影响决策,无论是一县一乡一大企业,决策搞山寨版都得由他“点头”,甚至就是他亲自主导的。三是都有“不差钱”的背景。搞的虽是山寨版,花钱也不一定少,但对富裕的地方来说,则是九牛之一毛,经营命运的好歹无所谓。有些县虽然贫困了些,山寨版也是举贷而建的,花多花少没有切肤之痛,当欠债达到相当的程度,银行反而会小心翼翼地把它当爷供着。四是审美素质上“稍逊风骚”。赝品与真品、水货与行货到底有多大差别,如列举高档相机、名贵手表、名牌时装、名人字画的例子,他们肯定会准确无误地抢答,但当面对景观的真品与山寨版时,便犹豫、徘徊、迷茫了,最终作了一个饱受争议的选择。五是都有一些旅游“爱好者”的情怀。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一大区别是在专业素质,旅游者侧重于享受旅游消费,而旅游工作者侧重于开发和提供旅游消费,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。深圳锦绣中华之所以成功,除了较为专业的高仿和微缩技艺之外,还有开发较早、毗邻港澳、专业营销等原因;皖南某地按1:1复制的石牌坊群之所以惨败,则有非专业性的诸多教训。现在一些山寨版的决策者,基本上还是旅游爱好者,甚至是终日忙于事业、而无暇多去旅游的人,更不要说具备旅游专业工作者的视野与素质了。

  山寨版景观就一定短命吗?按说,遭受舆论诟病以后,这些山寨版景观会无地自容或很快关闭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其生存周期的长短,不取决于山寨版的精致化程度,如高仿、粗仿等,那些粗犷的“大写意”作品未必短命;也不取决于山寨版模仿的题材,如猪八戒、孙猴子、牛鬼蛇神,还是首都的天安门、世博会的中国馆,那些老掉牙的题材可能存活时间更长些;也不取决于“说了算”的决策者的官级大小,如市长、县长,还是村长、董事长,而是取决于决策者影响的长短。这自然与单位体制和用人机制密切相关了,假如决策者是一级政府部门,“铁打的营盘,流水的兵”,一旦政府换了届,决策者高升或调走了,继任者如不愿继承这份“文化遗产”,山寨版的命运便很快呜呼了;假如决策者是任期很长或实际操控一方的企业家或村官,山寨版将会比较长寿地存活下去,这里面有个“面子”问题,轻易拆掉就意味着损了脸面;假如决策者有点儿阿Q那样顾恋头上疤痕的做派,周围人就更不敢自讨没趣地传递不同声音了,任你外界恶评如雷,他依然可以闭目塞听、心安神闲;假如决策者是个倔脾气,向来说一不二,从来就没有错过一回,你越批评他就越较劲,甚至专门想出了一套应对之辞,比如咱就喜欢搞“有XX特色的”,让你上下左右无法置喙。如此,批评之声倒成了他坚守山寨版的不竭动力。

  话虽至此,对山寨版持不同意见者也大可不必泄气。一是山寨版近些年虽不时推陈出新、眩人耳目,但占新开发景点的比例不大,且越来越“羞于见人”,并有“露头就打”的舆论挞伐之势,未来前景必定是强弩之末;二是山寨版就是一处人造景观,建筑本身也无任何文物价值,不怕自然和人为的侵蚀,是好是赖无关大局,任其存在权算保留了旅游开发的反面教材;三是旅游者对景点的评价是用脚投票的,山寨版景观价值多大让市场去裁判,大可不必杞人忧天。

  山寨版现象是否不可救药?现在看,靠发布行政指令不行,靠产业政策引导也不灵,重要的还是要发挥社会舆论力量,着力提升决策者的文化鉴赏力和旅游专业性。现在城市的一些年轻女性穿衣打扮,都注意选择与本单位同事不同的花色、款式与品牌,以突显个人的品位与情趣,避免因近似或雷同而造成大一统的“工装”之感,这是时代发展和公众审美的一个进步。与之相对比,仍有人决策建造山寨版景观,确实是有些落伍了。为什么这类现象不绝如缕呢?主要是由于决策者眼界不够高瞻宏阔,也不可能有旅游专业素养,或一定的文化创意与旅游创新意识。有无办法可以破解呢?现在看,速效是不可能的,只能采取中医“温补”之术。药方大致有三:一是保持社会舆论对山寨版景观的高压态势,这是一剂苦口的良药;二是奉劝决策者们于日理万机中,尽量拨冗安排一些游览观光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让外面世界开阔眼界;三是到国内外名牌学府读EMBA,选修一些文化鉴赏、旅游审美的课程,滋补、陶冶、提升一番。如此这般,定将有助于远离山寨版的诱惑。

  山寨版能否绝迹?这个问题不好回答。山寨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,人们希望它尽量减少一些,目的是节省钱财和提升大众审美,但永远绝迹似乎不太现实。如果有私人或企业在自家的宅院、会所里,处于悦己悦友和点缀空间的考虑,模仿建造些园林、亭台楼阁、雕塑小品,公众舆论也不便妄加评议。这既是褒贬臧否的一条界线,也是山寨版景观不会绝迹的原因。

  因此,只要山寨版景观不收费开放,不糟蹋市容和城市形象,不耗费纳税人的钱财,如仅处于自娱自乐的目的,那就不应该受到舆论挞伐。这就像社会上流行的某部电影中的那句台词,“长得丑不是你的过错,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!”社会舆论对待山寨版景观,似乎也应参考此类观点。(文/高舜礼)

©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,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。非商业目的使用,请遵循 CC BY-NC 4.0

评论

未登录

去登录
客服二维码

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?

扫码添加学委,帮你支招!

分享
微信
微博
QQ
收藏
评论
点赞
客服
添加专属客服
客服二维码

您好,我是您的人工客服!点击联系客服

顶部
微信扫码分享
打开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