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7日,A股港股双双重挫,沪指跌到2833.62点、创下三年半来的新低。个股方面,下跌股票逼近了5000只,只有271只股票上涨。前几天刚刚火起来的旅游股也全线下跌,但其中有一名逆天改命的选手:长白山(603099)。
当日,长白山涨停收盘、股价上涨10%,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。实际上,从1月初开始,长白山的股价就开始一路起飞,并达成了12天9板的辉煌战绩,在股民中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争议。
从时间线来看,长白山股票的起飞,和这一轮冰雪旅游崛起、哈尔滨火出圈,有着相似的节奏;但也有质疑的声音,认为长白山股价已经被炒到危险的高度,泡沫崩盘指日可待。
从实际业绩来看,长白山到底表现如何?
2023年前三季度,长白山公司实现营收4.97亿元,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9%;归母净利润1.52亿元,恢复至疫情前的185%。总体来看,长白山的疫后复苏非常亮眼。
长白山的客流量复苏异常之迅猛,从2023年1月开始就反超疫情前了:当月旅客吞吐量突破9万人次、较2019年同期增长35.8%,创单月历史同期新高。究其根源,这与近几年冬奥会举办、冰雪旅游热潮兴起有直接关系。
尽管长白山有世界级的冰雪资源和火山温泉、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,但此前其旅游业务以夏季避暑为主。从2019年数据来看,长白山7-9月的客流量占全年的比例为60%,三季度营收占全年的比例为55%;从利润端来看,全年利润基本要靠三季度支撑,其他季度都是亏损。
而冰雪旅游热潮,让长白山的“传统淡季”有机会被逐步抹平。2022年长白山将“冰雪+温泉”相结合,打造了名为温泉部落的休闲度假区,一期已经在当年8月开业——这或许与后续“乙类乙管”政策调整后,长白山客流量迅速反弹有关。
因此,除了1月业绩惊人之外,2023年第一季度长白山客流量也达到了19.6万人次、营收7000万元,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;此后在当年的11-12月,长白山客流量都比疫情前有了大幅上涨、成功实现“淡季不淡”,最终全年数据也超越疫情前。
有了这些前情,长白山才能在2024年初,以“冰雪旅游”概念分到哈尔滨爆红的富贵。作为东北地区首家景区类上市公司,长白山在这波“文旅热”和资本市场的联动中,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。
从宏观的角度来看,长白山也属于运气更好的一份子。2023年旅游市场复苏以来,景区板块的上市公司呈现出一个特征:自然景区的业绩恢复,持续领先于人工景区。这和大众“憋疯了”要出去玩的报复性出游浪潮,是一脉相承的——自由自在的拥抱大自然,成了某种刚需。
但这也意味着,长白山的远期业绩想象力,和其他自然景区有着同样的风险点。
从营收结构来看,中国的自然景区上市公司比较类似,都是以门票、旅游客运(索道/观光车等等)、酒店、旅行社为主。其中“门票经济”因为持续受到政策打压,所以长白山在2014年上市的时候,剥离了门票收入、以旅游客运为营收主业。
这里的风险点一,就是在门票没法随意提价的背景下,如何通过旅游客运持续提升业绩?
长白山做了很多常规尝试:比如,拓展景区外部网约车、城际及景区班线、包车租车业务——更值得注意的是,2022年长白山将旗下一个景区的山门“下移”,以此实现了该景区的全价票增加了35元的班线车票钱。但这是否会引发用户的反感,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。
风险点二,是自然景区都会追求“长线客流”,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业绩天花板。
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,长白山来自东北、华东、华北三个区域的用户,占比接近80%——换句话说,这次为哈尔滨带来泼天富贵的“南方小土豆”,此前对长白山可能并不熟悉。如何吸引这些金主爸爸?长白山的解法是,全力破除“交通不便”的局面。
在当地的各种努力下,2021年底沈佳高铁敦白段(敦化-长白山)开通,长白山才算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络;而早在2015年,长白山机场就已经接近饱和运行,2018年吉林省政府和长白山管委会也开始对机场进行二期扩建。这都是真正能为长白山旅游,带来业绩想象力的举措。
事实上,真正可以验证长白山能否配得上如今股价的时刻,可能是在2024年底:站在那个节点,我们就可以精准判断,这家公司有没有实现“避暑旅游+冰雪旅游”双轮驱动的新模式。这也是整个东北旅游、包括哈尔滨在内,在这次冰雪季之后都要面临的考验。
我们继续对旅游市场保持关注。
评论
未登录